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提出: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如何解读?日前,360体育直播青年教师王钰鑫接受了《第一财经日报》的采访。11月2日,《第一财经日报》报道了采访的有关内容。
全面脱贫打硬仗:实现脱贫目标要啃“硬骨头”
本报记者 邵海鹏
根据现行国家扶贫标准,截至2014年底,中国农村贫困人口有7017万人,其中6个省份贫困人口超500万人。这是2014年国家统计局所给出的统计监测公报数。
10月29日,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提出,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针对扶贫,公报提出“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这意味着,从2014年统计以来到2020年的六年时间,每年要减贫1170 万,任务非常繁重艰巨。
国务院扶贫办副主任洪天云介绍,从2011年到2014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从1.22亿人减少到7017万人,累计减贫5221万人,今年有望再完成减贫1000万人的目标。
360体育直播王钰鑫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十三五”期间,在保证发展的同时,重点要解决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既要解决区域不平衡,也要解决城乡不平衡。特别是对于民族地区贫困问题和边疆地区贫困问题,最大的困难是要顶住经济下行压力,创造经济发展新动力,确保实现可持续发展。
实现脱贫目标要啃“硬骨头”
经济发展是实现脱贫目标的根本,但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王钰鑫表示,新一阶段的扶贫工作,是建立在多年的扶贫开发、条件相对较好的地方已基本实现了脱贫目标的基础之上,剩下来大多是最难啃的“硬骨头”。
以广西为例,全区农村贫困人口由2010年的1012万人减至2014年底的538万人,贫困发生率由23.9%下降到12.6%。然而,由于生存条件恶劣、基础设施薄弱、自然灾害频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等因素的影响,农村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的状况尚未根本改变。因病、因残、因灾致贫返贫现象普遍,是全国贫困人口规模超过500万的六个省区之一。
这就意味着,“十三五”期间减贫难度边际不断递增,要想完成脱贫攻坚的任务需要付出越来越大的努力。
王钰鑫表示,目前来看,先要做到精准扶贫,摸清扶贫对象、致贫原因、脱贫路径,然后精准发力、精准帮扶。其次是产业扶贫,解决贫困户“造血机制”、实现可持续性脱贫的治本之策。
何为精准扶贫?精准扶贫主要包括三个内容,一是精准识别;二是精准帮扶;三是精准管理。
值得特别关注的是,一旦进入贫困县序列,会得到国家资金、政策帮扶上的多种优惠和帮扶措施。按照一般计算,国家的专项扶贫资金每个县大概在3000万~5000万之间。由于缺乏退出机制,“有进无退”或“进得多出得少”的贫困县饱受争议。
针对这一情况,去年印发的《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下称《意见》)提到,研究建立重点县退出机制,建立扶贫开发效果评估体系。
由于贫困县的经济落后,适用于其他地方的GDP考核,就需要进行创新。《意见》也对此给出具体方案,主要内容包括,由主要考核地区生产总值向主要考核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转变,对限制开发区域和生态脆弱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取消GDP考核,把提高贫困人口生活水平和减少贫困人口数量作为主要指标。
艰难的扶贫工作
中国目前的贫困线标准是2011年确定的,年人均收入2300元,折算后约等于每天1美元。经过这次大幅调整,中国国家扶贫标准线被视为“与国际接轨”,更接近世界银行制定的1.25美元贫困线。
世界银行在10月4日宣布,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将国际贫困线标准从此前的一人一天1.25美元上调至1.9美元。
那么,继续执行本国标准的中国是否会低估贫困人口?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10月12日举行扶贫工作进展和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等发布会。国务院扶贫办国际合作和社会扶贫司司长李春光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世界银行制定的贫困标准,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但主要是用于国别比较,并不是作为各国扶贫工作的依据。
按照中国现行扶贫标准衡量,中国农村贫困人口的比例,从1990年的73.5%,下降到2014年的7.2%。联合国2015年《千年发展目标报告》显示,中国农村贫困人口的比例,从1990年的60%以上,2002年下降到30%以下,率先实现比例减半,2014年下降到4.2%。中国对全球减贫的贡献率超过70%。
从2013年底开始,全国各地再次动员,以实施精准扶贫为核心,全面开展贫困识别。经过多举措,2013年减少贫困人口1650万,2014年减少1232万人,连续两年都完成了减贫1000万人以上的目标任务。
网址链接:http://www.yicai.com/news/2015/11/4705610.html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