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微博

抖音

搜索

您的关键词

农村是我国文明的发源地,耕读文明是我们的软实力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重要讲话精神

中华民族以农立国,农村是我国文明的发源地,耕读文明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彰显了中国人民对“留得住田园风光、护得住绿色生态、读得了文明经典、传得了良风美俗、养得好身家性命、安得好父老乡亲”这一生活状态的向往。可以说,耕读文明是中国文化软实力最深厚的秘密丛林。2017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期间明确指出:“农村是我国文明的发源地,耕读文明是我们的软实力”。这为我们认识中华文明的发源、文化软实力的构成元素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一、耕读文明是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宝贵资源

提高文化软实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抉择。文化软实力是美国学者约瑟夫·奈提出而被广泛关注的概念,主要是指“通过吸引而非强制或利诱的方式来改变他方的行为,从而达己所愿的能力”。文化具有整体性和统合性,可整合各行为主体的精神追求和行为规范,形成文化认同感和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基础,是维持民族与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安全屏障。今天,文化领域的渗透与反渗透、扩张与反扩张、控制与反控制是国际政治斗争和意识形态较量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加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对内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对外增强国家亲和力和影响力,是全面增强我国综合国力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我国和平发展的战略之举”。从这个意义上说,我国提出文化软实力是基于中国自身的实践基础和演变逻辑的思想创造,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产生和形成的创新话语。早在2006年,习近平总书记就提出:文化的力量最终可以转化为物质的力量,文化软实力最终可以转化为经济的硬实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化软实力的提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任务。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2013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上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同年12月,他进一步指出:“中华文化是我们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最深厚的源泉”。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这些重要论述,极其深刻地揭示了中国文化软实力的独特之处,指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既是提升我国文化实力的根基,也是治国理政的重要资源。习近平总书记还明确指出了新形势下我们党对待传统文化的基本态度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这一“两创”的基本方针。今天,通过发扬我国优秀文化传统的方式来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伟大使命,也是推进社会主义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创举。

耕读文明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是中国文化软实力最深厚的秘密丛林。《周易·系辞下》中曾记载: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作结绳而为网罟,以佃以渔,盖取诸《离》。包羲氏没,神农氏作,斲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盖取诸《益》。这一记载比较清晰地阐释了我国农业文明的缘起与生成。在农业文明时代,我国古代知识分子追求“耕”与“读”相结合的生活方式,在繁重的农业劳动之余,还能挑灯夜读,“农业文明加上以‘明人伦’为主的360体育直播教育,就是中华民族和中国文化的耕读传统”。“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耕读不仅是指半耕半读的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情怀、一种文化、一种价值追求。从最初强调自食其力的自立精神,到“勤耕立家,苦读荣身”的耕读文化,再到“耕读传家”的人本精神,耕读文化的内涵随着时代的更迭在不断变化和丰富,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已经成为文化软实力的深厚基础。

二、耕读文明的当代境遇

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耕读文明的生存环境也发生了一系列根本性变革,面临着工业文明的挤压、市场经济的解构、信息革命的挑战、域外文明的冲击等,成为必须面对并加以回答的时代课题。

一是工业文明挤压着耕读文明的生存空间。耕读文明既强调耕,也注重读。所谓耕,主要是物质资料生产,侧重解决的是经济生活层面的问题;所谓读,主要是指精神文化生产,侧重解决的是精神生活层面的问题。耕读文明既离不开耕,也离不开读。没有耕和读的过程就无所谓耕读文化,更无耕读文明。然而,人类自进入工业社会以来,工业文明就以极强的力量改造着世界。在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不断推进也对乡村社会形成了强大冲击,农耕文明正在逐渐失去其赖以生存的根底,耕读文明赖以存在的社会基础发生了革命性变化。虽然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不可能边耕边读,但耕读精神的传承却很有必要,进而更加清楚地懂得通过勤奋劳动追求美好生活。

二是市场经济解构着耕读文明的价值理念。一个社会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构成一个社会结构整体,处于相互联系之中。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我国逐渐实现了由熟人社会到陌生人社会、由重义轻利到追求经济利益的社会、由以信义为纽带到以货币为纽带的社会、由以道德为纽带到以契约为纽带的社会等多重转变。与此同时,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实用主义、消费主义等观念或思潮在农村地区开始传播,甚至有个别人认为“读书无用”,这与耕读文明所恪守的价值产生了尖锐的冲突。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我们必须克服这种倾向,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已经显得刻不容缓。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精神文明建设的宝贵资源,耕读文明所倡导的就是物质富裕和精神需要相结合,我们要不断从中吸取滋养,为文化小康的全面实现提供养料,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三是信息革命挑战着耕读文明的生长逻辑。耕读文明在传承与发展中始终注重运用大众所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传播。回望历史,为了延续耕读文化,北宋的吕氏乡约、南宋的陆氏族规、王阳明的南赣乡约等都是以农耕为基础、熟人社会为土壤进行教化。王阳明还积极运用乡民喜闻乐见的方式推广乡约,在街上、树下、庙里讲授,有时候还用唱的方式。今天,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塑造了与传统社会完全不同的开放性社会,广大农村地区在分享信息化红利的同时,人们的信息接收习惯、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等也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使耕读文明的传承与创新遭遇着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传承耕读文明,就必须抓住并用好信息化带来的传播更迅捷、覆盖更全面等机遇,就必须直面传播方式上的新情况、受众主体的新变化等挑战。

四是域外文明冲击着耕读文明的生存环境。耕读文明对于塑造中华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确认文化身份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今世界,文化形态越来越多样,接触和了解不同文化的机会越来越多,多元文化相互接触、交流、协调、融合与共生的统一体正在逐步形成。与此同时,一些西方人借经济全球化之机,极力宣扬、鼓噪文化全球化,企图把发达国家的文化视为普世性的文化并致力于将其输入到发展中国家。在这一背景下,国内一些人也把西方国家的文化作为“标准”来度量自身的民族文化,甚至有个别人认为要全盘照搬西方文化,质疑乃至主张丢弃耕读传统。这股潮流对耕读文明的生存环境造成了极大地破坏,必须有效应对。

五是时代进步呼呼着耕读文明的创新发展。辩证认识文化软实力,更要辩证认识中国传统文化、耕读文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文化是社会的精神的形态。社会的变动,必然导致文化的变动。事实上,“传统”与“现代”对立与交锋是过去一百多年我国思想文化领域的一个“母题”,至今仍然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文化观。在这个过程中,一部分人错误地把耕读文明视为农耕文明的产物,简单粗暴地拒斥耕读文明。殊不知,耕读文明是我们重要的文化遗产,是我们之所以成为“我们”的依据、民族精神DNA的标识。我们理应更加理性、辩证、全面地认识耕读文明,推动其创新发展。

三、文化软实力视域下耕读文明的时代价值与八桂智慧

“文以载道”,耕读文明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的沃土,也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丰富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宝贵资源,有其永不褪色的时代价值。广西具有丰富的耕读文明资源,是不断提高文化软实力、实现“两个建成”奋斗目标的宝贵资源。要使耕读文明在八桂大地充分发挥其深厚而绵长的软实力作用,必须深入推进民族文化强区建设,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引导文化资源向农村、向基层倾斜,“努力把农村建设成为生活舒适的乐园、道德示范的家园、生态良好的田园、乡愁记忆的故园”。

一是要坚持把传承与创新结合起来。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 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今天,充分发挥耕读文明在提高文化软实力上的作用,首先要解决好传承什么、怎么传承的问题,弄清楚耕读文明的广西元素、表现形式,挖掘出历久弥新、体现时代精神的元素。耕读文化源远流长,具有普遍性,但其形式可能因环境、生活方式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我们要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其次要解决好创新什么、怎么创新的问题,不断赋予广西耕读文明新的生命、新的魅力,充分展示新的气象、新的风采。耕读文明是在我国农业文明发展演进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动态性、开放性、包容性的特征。今天,耕读文明要主动适应工业化、市场化、信息化、全球化等提出的新要求、新挑战,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基础上,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使耕读文明实现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

二是要坚持把创作与传播结合起来。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耕读文明始终植根于农村,是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一种真实写照。要积极引导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尤其是文艺工作者到基层中去、到实践中去、到群众中去,诚心诚意向人民群众学习,用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观照八桂儿女的日常生活,创作出具有鲜明时代气息、反映八桂儿女精神风貌的优秀作品,使耕读文明获得新的表现形式。可以说,反映耕读文明的优秀作品是更多人民群众接受、认可、认同耕读文化的前提和基础。唯有如此,才能讲述好广西故事、展示好广西形象,进而使八桂儿女得到耕读文化的滋养,得到更加全面地发展。然而,文化软实力所具有的特点就是“软”,它作用于人的内心,水到渠成、润物无声是其最大特色。我们必须在优秀作品的创作及其广泛传播上下功夫,久久为功、务求实效,为营造“三大生态”、实现“两个建成”增光添彩。

三是要坚持把内容与载体结合起来。今天,我们不可能原封不动的保留农业文明时代形成的耕读文明,而要吸取其中有价值的内容,赋予新的时代特征,使之更好地发挥滋养人民群众心田、提升文化软实力的作用。就广西来说,立足于八桂大地形成的耕读文明,既要与“美丽广西”乡村建设升级版的打造相结合,着力推进乡村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扎实推进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清洁乡村和生态乡村活动,下功夫补齐农村发展的突出短板,赋予“耕”以鲜明的时代气息;也要与正在推进的文化惠民工程相结合,把耕读文明的传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文化小康的建设等紧密结合起来,利用好村级公共服务中心、社区文化中心、广场等,借助“壮族三月三”等节庆活动品牌、“唱响八桂中国梦艺术精品到基层”等惠民演出品牌、“和谐文化在基层”等群众文化活动品牌,拓展乡村一个文艺舞台、一个灯光球场、一个综合活动室、一支文艺队、一支篮球队的文化惠农“五个一”模式,不断赋予“读”以新的时代内容,使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四是要坚持把耕读传家与价值引领结合起来。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我们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丟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这就更加凸显了弘扬耕读文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耕读文明传承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植根在人们的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根本上说,耕读传家所传承的就是一种价值追求,弘扬耕读文明就是要弘扬一种价值追求。这种价值追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度一致的。客观地说,唯有把耕读文明的弘扬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倡导结合起来,才能不断夯实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根基。

来源:http://www.ddgx.cn/html/2017/1012/18682.html

 

上一条:【桂林电视台】桂林航院与贵州飞机工业有限责任公司签署合作协议

下一条:【当代广西网】崔佳:思想政治建设是领导班子建设的关键

最新动态

  • 微信
  • 微博
  • 抖音
举报方式
举报电话:(0771)12388
举报网站:http://guangxi.12388.gov.cn/
来信来访地址:桂林市金鸡路2号360体育直播飞天楼531室
联系我们
360体育直播地址(Add):桂林市金鸡路2号邮编(Postcode): 541004
电话(Tel): 0773-5863280传真(Fax): 0773-5863286
招生咨询电话(Tel): 0773-2253028

版权所有@360体育直播 ICP备案号:[桂ICP备05001199号] 前置审核编号:桂JS201408-004 桂公网安备45030502000159号